將第一顆咖啡種子灑落台灣土壤的是外國商人,他們認為台灣的環境和中南美洲相近,應該適合種植咖啡,約在百年多前引進了一百多株咖啡苗,但種植結果不佳。商人離開後,接著是日本人嘗試在台灣種植咖啡,因其經濟價值很高,在日據時代被大力推廣種植。曾一度產量豐富、質量優良,但因為後來的太平洋戰爭,日本戰敗撤退,疏於管理照顧的咖啡產業就慢慢沒落了。
隨著時代進步,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咖啡也漸漸融入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飲品,本土的台灣咖啡也再度崛起,形成了一股熱潮。除了知名的華山古坑外,南投鹿谷在1987年就引進咖啡樹,但是當時正值凍頂烏龍茶大賣,因此將大部分的咖啡樹鏟除改種烏龍茶樹,僅剩少數咖啡樹當作景觀作物栽種。一直到古坑咖啡紅透半天邊,台灣咖啡聲名大噪,因此將原本的景觀作物轉變成經濟作物,同時成立推廣協會,將鹿谷咖啡推廣出去。
南投鹿谷的凍頂咖啡最大的特色是回甘度,一入口喉嚨就馬上可以感覺一種濃郁的甘甜,不加奶精、砂糖,也不覺得苦澀。除了回甘度之外,鹿谷種植咖啡的海拔從200公尺~800公尺都有,因此產生風味各異、有不同特色的台灣咖啡。
嘉義阿里山高山咖啡豆的質量優良,「阿里山瑞梅台灣咖啡」運用了高山氣候的特性、經驗與創新,產生出高質量的咖啡豆,短短幾年下來已在阿里山區別富盛名。
阿里山山脈下的中埔也有台灣咖啡飄香,嘉義中埔豆賞台灣咖啡栽種於海拔600公尺~800公尺間的阿里山脈之下,適足的溫差、環境與氣候生長下,其咖啡豆質量穩定,每年九月初到十一月底則是忙碌的采收季節,豆賞咖啡的李先生表示中烘焙最能夠將台灣咖啡的特性表現出來,那甘醇不帶酸味的獨特性,有如茶香的自然回甘。
海拔高度約400米以上的台南東山地區,主要種植的咖啡樹品種是「阿拉比卡」(CoffeaArabica),是台灣地區主要生產在地咖啡豆的產地之一。目前,東山的咖啡農除了提供遊客自家生產、烹煮的咖啡,還苦心研發出多項延伸產品,例如:咖啡雞、巧克力咖啡豆、咖啡梅、咖啡李等等。
除了主要產區外,台中縣太平頭汴坑一帶也有休閒農園種植出風味不錯的台灣咖啡。咖啡生長地區的海拔高度、天氣因子(氣溫、濕度、…)、地勢走向(丘陵、排水、迎風坡、…)等等,都會對咖啡豆所呈現出的風味和個性產生影響,品嘗台灣不同產區的咖啡,為旅行增添一抹濃醇香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