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哭牆的歷史

哭牆由大石砌成,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約公元前965年)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將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四萬多猶太人被虜,史稱「巴比倫之囚」。
  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
  公元70年,羅馬帝國皇帝希律王統治時期,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數十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為平地,該牆壁為同一時期希律王在第二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的護牆。直至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時獲得一次重歸故里的機會,無數的猶太教信徒紛紛至此,面壁而泣,「哭牆」由此而名。
  公元7實際,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國佔領巴勒斯坦,由於帝國內部實行寬容得宗教政策,所以哭牆沒有被刻意損壞。
  儘管該圍牆為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尚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還有許多信仰者將心願或悼念之辭寫於紙上塞進牆壁的縫隙裡。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慘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達600萬之多。這些慘痛的歷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猶太人的心靈之中,哭牆便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直到如今,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著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慼啜泣。逢宗教節日,祈禱者及遊人更多。哭牆分為兩部分,中間隔一柵欄,男女分開祈禱。入男部,須帶上用紙做的小帽,否則被視為異教徒而不准入內。在做正式祈禱時,要準備好兩個裝的「聖書」語錄的小羊皮袋子,一個戴在頭上,另一個捆在手壁上,身上披一件特製的披肩。教徒們在祈禱時,面對哭牆,口中唸唸有詞,全身前仰合後,虔誠之態令人肅然起敬。
  1967年,以色列侵略周圍阿拉伯國家並佔領整個耶路撒冷。近2000年來,西牆首次處於猶太人控制之下。以政府在西牆前辟出寬闊的廣場,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大屠殺紀念日、猶太新年、贖罪日等重要的國家或宗教節日,便在此舉行紀念活動或宗教儀式。「哭牆」所在的破敗街區後被拆除,成了一片寬闊的鋪砌廣場。虔誠的猶太教徒熱切希望能重建這一聖殿,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將意味著要拆除後來在遺址上建起的穆斯林聖所。在聖殿地基附近近還建有一座猶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學館。
  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