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海寧皮影戲

  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即與當地的「海塘鹽工曲」和「海寧小調」相融合,並吸收了「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改北曲為南腔,形成以「弋陽腔」、「海鹽腔」兩大聲腔為基調的古風音樂;曲調高亢、激昂,宛轉幽雅,配以笛子、嗩吶、二胡等江南絲竹,節奏明快悠揚,極富水鄉韻味。同時將唱詞和道白改成海寧方言,成為民間婚嫁、壽慶、祈神等場合的常演節目。再則,海寧盛產蠶絲,民間有祈求蠶神風俗,皮影戲也因長演「蠶花戲」,稱作「蠶花班」。
  海寧皮影的人像用羊皮或牛皮為材料,通過繪圖、剪形、勾線、上色、縫製插簽等工序製成,主要特點是:「少雕鏤、重彩繪、單線平塗」,臉形圓活、單眼側面、少誇張、近實像、富「人情」味;整體以單手、並足(側身)為主,頗具民族民間特色。
  海寧皮影戲演繹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海寧境內尚有戲班20多個,劇目達300餘個,演員120多人。隨著時代的變革,皮影藝術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50年代,浙江省文化部門為組建劇團赴京演出,經調查全省惟海寧尚存技藝精湛的皮影老藝人。但時至今日,僅存的幾位老藝人年歲均逾七旬,後繼乏人,已屬重點搶救的傳統民間藝術項目之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