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大教堂其實是一組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和洗禮堂組成,位於今天佛羅倫斯市的杜阿莫廣場和相鄰的聖·日奧瓦妮廣場上。大教堂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部分,始建於1296年,建成於1462年,當時正是佛羅倫斯的繁盛時期。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狀,本堂寬闊,長達82.3米,由4個18.3米見方的間跨組成,形制特殊。教堂的南、北、東三面各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週邊包容有5個成放射狀佈置的小禮拜堂。整個建築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頂,僅中央穹頂本身的工程就歷時14年,完成於1434年,頂高106米,由當時義大利著名的建築師勃魯涅斯基設計,穹頂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徑達42.2米。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帶有圓窗的鼓座。穹頂的結構分內外兩層,內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間肋組成,構造合理,受力均勻。內部牆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同時,人員可以通過環廊到達穹頂內部。在中央穹頂的週邊,各多邊形的祭壇上也有一些半穹形,與上面的穹頂上下呼應。它的外牆以黑、綠、粉色條紋大理石砌成各式格板,上面加上精美的雕刻、馬賽克和石刻花窗,呈現出非常華麗的風格。整個穹頂,總體外觀穩重端莊、比例和諧、沒有飛拱和小尖塔之類的東西,水平線條明顯。穹頂是文藝復興早期建築的代表作,也是佛羅倫斯城市建築的標誌性建築,它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屋頂形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有明顯的過渡特徵。除大教堂以外,整個建築群中的鐘塔和洗禮堂也是很精美的建築,鐘塔高88 米,分4層,13.7米見方;建於1290年的洗禮堂高約31.4米,建築外觀端莊均衡,以白、綠色大理石飾面
聖彼得教堂
早在15世紀,教皇們就打算在業已傾塌的古老會議廳的舊址上建築新的教堂,但要求以新的樣式代替早已在意大利建成的哥特式教堂,同時也要勝過異教徒的教堂。對此,不少大師都不能勝任。勃拉曼特卻大膽地承擔了,從他設計的圖樣中,可以看出他構思的嚴密精緻。這是一個中央穹窿式的建築,而不是古典的巴西利卡式,它的四個方面伸出了四個小的穹窿式結構,從而顯得極為豐富而又不失統一。它的外形具有在羅馬式的建築中才能見到的體積和空間的一致性。但是,他的去世使得計畫未能付諸現實。米開朗基羅承續了這一工作,他修正了勃拉曼特的圖樣,但仍然保持著原設計的主要風格。這個巨大建築物的施工曠日持久,直到17世紀才告竣工,由於數次更換建築師,完成後的建築物與當初的設計已相距甚遠。
拙政園
拙政園名冠江南,勝甲東吳,是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蘇州園林中的經典作品。拙政園位於蘇州古城區東北婁門內的東北街。園林占地面積約4.1公頃(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約0.67公頃)。明正德四年(西元1509年)由禦史王獻臣始建。在以後的四百餘年間,滄桑變遷,屢易其主,幾度興廢,原來渾然一體的園林演變為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三座園林。早期王氏拙政園,有文征明的拙政園“圖”、“記”、“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劃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當時,園廣袤約13.4公頃,規模比較大。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塢、倚玉軒、芙蓉隈及軒、檻、池、臺、塢、澗之屬,共有三十一景。整個園林竹樹野鬱,山水彌漫,近乎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