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方澤壇

方澤壇建築藝術上的又一突出成就體現在空間節奏的完美處理。全壇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複構圖,使位於中心的那座體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顯得異常雄偉,這種非凡的氣魄,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圍建築物上一切多餘的部分,使其盡可能地以最簡單、最精練的形式出現,從而形成了一個高度淨化的環境;其次則是巧妙的空間結構處理手法:兩層壇牆被有意壘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層牆封頂下為1.7米,內牆則只有0.9米,外層比內層高出了將近一倍;外門高2.9米,內門高2.5米。兩層平台的高度雖然相近,但台階的高度卻不同:上層台寬3.2米,下層台寬3.8米。這種加大遠景、縮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強了透視深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安排還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節奏:當他沿著神道向祭壇走去時,越向前走,建築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顯得高大,當他最終登上祭壇時,自然會有一種凌空撫雲、俯瞰塵世之感。除了視覺上促使人產生節奏感之外,這裡還重視人的觸覺,特別是腳的感覺。中國建築歷來重視地面的鋪作和道路、台階的距離遠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創作出一種特定的意境或氣氛。方澤壇的空間和距離,從一門到二門,二門到台階前都是32步左右,兩層平台都是8級台階,上二層平台又是32步左右。這種人行進間持續時間久暫相同的重複,自然而然地使人腳的觸覺轉化成心理上的節奏,舒暢的平步青雲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說,帝王祭天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於天的話,那麼,他們在祭地之時,所要強調的是自己君臨大地、統治萬民的法統。因此,天壇建築以突出天的至高無上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從屬地位,而地壇建築則不然。它雖然也要表現大地的平時與遼闊,但更要突出作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嚴,要喚起帝王統治萬民的神聖感和自豪感,所以,營建地壇的古代建築師們才煞費苦心地做了上述構思與設計。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menuconfig/archive/2007/08/28/1761908.aspx
返回列表